家園共育
想要孩子成長更好,幼兒園該如何更好地展開家園共育工作?
中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談到家園共育時說:“幼兒的總和=幼兒園+家長?!?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幼兒園和家庭都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教育方法和內容上是有所不同的,但有統一的教育目標,都是為了促使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教育目標的一致統一就決定了幼兒園和家庭必須相互合作、緊密配合,才能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合作,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目前許多幼兒園、教師更多是從幼兒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考慮如何安排更合理、更豐富的活動內容讓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家園配合的工作中。
但是現在不少的幼兒家長大都是年輕有各自事業的人群,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雖有心參與,卻又在時間等方面表現力不從心,導致配合幼兒開展家園工作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鑒于這種情況之下,幼兒園又該如何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呢?
從根本上來講,家長只有信任老師,才會配合幼兒園工作,才會去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獲得家長的信任呢?
1、掌握專業知識
留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中的教育知識,了解家長關注孩子上幼兒園的各種情況,學習專業幼教人士解決問題的技巧,并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長自然會對幼師產生信任。另外,遇到問題時,也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避免自己走彎路。
2、主動介紹情況
教師與家長初次接觸時,難免有生疏感。作為教師,要主動擔負起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的責任,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在園各個方面的表現以及幼兒園最近開展的活動及要求,包括教師為解決幼兒的問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理解教師的意圖和方法。
3、消除家長顧慮
事實上很多家長是帶著“顧慮”送孩子去幼兒園的,還有不少家長怕得罪老師,有意見也不敢提。
對此,教師要主動了解家長的顧慮,揣摩家長的心思,抓住需要溝通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方式,開誠布公地與家長交流看法,并以實際行動及時的消除顧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放心。幼兒出現意外情況要主動及時地告訴家長,千萬不能心存僥幸。如果家長發現問題再來詢問,教師就會很被動,且易發生誤會。
4、冷靜對待偏見
有個別家長對教師不夠尊重,對幼兒園工作有偏見,不了解教師的工作,甚至提出一些老師無法滿足的要求,對此,教師應該保持冷靜的心態,主動溝通情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坦誠交流看法,取得家長的理解。
5、交流育兒經驗
現在的家長對幼兒教育都非常的重視,也有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實際有效的經驗,不僅家長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經驗分享,教師也從中獲益,家長與教師之間也會變得更加熟悉、,更加友好、熱情。
另外,也可定期邀請家長入園觀摩和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家園共育非一日之成,必須要從幼兒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就要讓家長了解配合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否則,教育步伐不一致很容易起到教育成果的無用。這樣既浪費孩子的教育資源,又浪費孩子寶貴的童年時光。
本文來自于幼兒教育網-http://www.ncd5525.com/index.php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兒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賬號(youerjiaoyuwang)育棟教育官方微信號(yudongqiqiaoban)直接說出你的問題,將會有國內知名的幼教專家幫您答疑解惑,讓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